根据县委统一部署,2022年11月21日至12月31日,县委第五巡察组对教育局党委开展了巡察,2023年4月3日,县委第五巡察组反馈了巡察意见。按照巡察有关要求,现将巡察整改情况予以公布。
一、党委履行巡察整改工作主体责任情况
针对巡察组反馈意见,教育局党委召开党委会认真研究部署巡察整改工作,积极推动,全力整改。教育局党委班子全体成员明确责任分工,带头深入基层开展巡察整改工作检查,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聚焦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教育局成立了由局党委书记、局长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局各股室及各党(总)支部书记为成员的“吃空饷”整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党委办,具体负责日常工作。通过召开党委会、全干会和基层支部书记会议,再次对《县委第五巡察组专项巡察县教育局党委“吃空饷”问题的反馈意见》进行了深入学习,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强化了意识,有力地保障了整改工作的成效。
(二)聚焦反馈问题,强化整改落实。制定印发了《中共合阳县教育局委员会关于落实县委第五巡察组反馈意见的整改方案》,列出巡察整改问题清单,明确了任务内容、整改对象和整改时限,制定了整改措施,夯实了整改工作责任。按照责任领导包片,责任股室包联,“三进”股室配合的工作机制,层层落实任务、压实责任。先后召开专题研究会3次,对整改情况进行分析研判,督促办理,全面推动各项整改工作的落实。
(三)聚焦成果巩固,强化监督检查。深刻领会县委第五巡察组反馈意见,充分发挥派驻纪检组监督作用,全面跟踪整改进展情况,及时进行问题研判,强化监督,推进落实,要求不回避立刻整改,不敷衍改出成效,从严从实消除问题积弊。通过建章立制、创新方法、动真碰硬和举一反三,防止问题反弹,努力把巡察整改成果转化为全系统党员干部教师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转化为教育高质量向美向优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巡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情况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方面
1.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1)教育局党委虽然对“吃空饷”专项治理做到了有安排、有部署,但一些工作仍然还停留在面上、汇报上,对问题缺乏深入研究、研判次数较少,措施还不够有力,效果还不够明显。
采取的措施:对“吃空饷”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研判,针对“吃空饷”具体问题及情形制定出了“对症”措施,做到措施精准有力、问题处理及时,治理成效明显。
通过印发《合阳县教育局党委关于持续开展“吃空饷”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召开教育系统持续开展“吃空饷”专项治理大会和局党委会,进一步强化了各基层党委法人思想认识,提高了政治站位。各单位已做到组织安排部署到位,学校整改措施精准,整改成效显著,“吃空饷”苗头得到有效遏制,单位作风转变明显,作风建设持续向好。
(2)“一岗双责”履行不到位
班子成员对于分管领域“吃空饷”专项治理过问较少,参与较低,协同配合意识较差,监督监管缺失缺位;个别班子成员深入调研不够,对自己所包联学校教师队伍状况掌握不清,人员动向掌握不明,导致“吃空饷”专项治理工作推进乏力。
采取的措施:召开局班子“吃空饷”治理工作专题会议,进一步强化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责任意识和协同配合意识,压实夯实工作责任。通过班子会议、“三进”工作机制等,强化班子成员深入一线,加强调查研究和监督监管。
取得的成效:各班子领导责任意识明显提升,各领导班子及包联股室深入基层学校已常态化开展,各班子成员进一步熟悉了包联学校教师队伍、人员动向等情况,做到了人员底数清,政策把握准,动向情况明。
(3)责任股室履职不到位
教育系统虽然成立了“吃空饷”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但协作运行机制不畅,存在重安排、轻落实,督促督办不深入、不扎实,压力传导层层递减等现象。个别股室对“吃空饷”理解认识不够,看问题浮于表面,查摆问题不深不透、不实不细;个别教学点对“吃空饷”专项治理未召开专题会议,思想不重视,认识不到位,存在侥幸和一阵风心理,自查自纠避重就轻、流于形式、应付了事。
采取的措施:①通过校园长工作会议、全干会等做好“吃空饷”治理问题教育引导和整改动员,做好安排部署,强化落实监管,逐层逐级进行压力传导,切实提高干部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②结合三进工作机制,强化包片领导和包联股室深入一线全面监管督查责任。对未召开专项工作会议的单位责令立即召开专题安排部署会。通过查看资料、现场督查、走访群众等形式,做好各校“吃空饷”问题治理的督查检查,坚决遏制治理敷衍了事、避重就轻、整改流于形式情形发生。对整改缓慢、力度不够、成效不显的责任人严肃追责问责。
取得的成效:各包联股室对包联学校的监督临管责任明显加强,已将“吃空饷”专项治理工作常态化纳入“三进”工作范畴,深入基层学校进行常态化监督检查,严肃追责问责,已形成人人敬畏制度,人人遵守制度的良好干事创业局面。
(二)管理制度不严格方面
1.请销假制度执行不规范
县教育局在贯彻落实上级有关请销假制度方面,存在执行走样,不严不实等问题。一是落实请假备案制度执行不到位。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教育局对于教育系统人员请假,无论长假短假,还是事假病假,只履行内部审批,不能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向相关部门进行备案。二是请假审核把关不严格。个别请病假人员疑似存在小病大养、旧病新养等现象;个别人员长时间请假,纸质假条和钉钉考勤却存在错位,存在录入上传不及时问题。
采取的措施:①修订完善并印发了《合阳县教育局(体育局)关于教职工请销假制度的通知》,明确规定:“5天及以上请假,按照请假程序完成审批后,持《合阳县干部职工请销假审批表》报县人社局备案”,已达到单位审批,主管部门审核,组织人社部门备案的规定要求。②强化校(园)长主体责任,落实学校请销假专人负责制。按照《合阳县教育局(体育局)关于教职工请销假制度的通知》规定,根据诊断证明、病历等相关证明资料及本人实际情况,责令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必须严格审核请假资料,审批请假时限,并做到纸质假条上传与钉钉考勤同步执行,重点突出校委会审议、学校公示、专人调查等环节,杜绝“小病大请”“旧病新养”等现象。
取得的成效:一是进一步强化了法人及主管请假人员的责任意识,规范了请假和钉钉智慧考勤管理,完善了程序和流程;二是严肃了工作纪律,杜绝了小病大养、旧病新养等现象,全系统工作作风得到了明显转变。
2.钉钉考勤管理不严不实
县教育局在对所有在编工作人员录入钉钉系统过程中,仍然存在录入不全面和钉钉考勤不严不实等问题。一是存在应录未录问题。主要为督学、社区教育工作人员、外勤人员等。二是钉钉考勤不严不实。主要表现为:对于公务、病假等纸质凭证存在钉钉录入上传不及时;对于退休、辞职、在职死亡、调动等存在人员核销、调整不及时,请假类别录入不精准等问题。
采取的措施:①进一步核查教育系统在岗在职各类人员信息,完成督学、社区工作人员的重点人员钉钉系统录入前的信息采集工作。②督学及社区教育工作者已按照属地打卡的要求进行打卡。③进一步落实了钉钉考勤专人负责制,落实了学校考勤情况周汇总、月通报制度,实现请假类别录入精准,纸质凭证上传按时,人员(退休、辞职、在职死亡、调动)核销调整及时。
取得的成效:进一步规范了督学及社区教育人员的管理,钉钉考勤更加严格规范。涉及的相关请假人员已按照要求将纸质凭证全部上传至钉钉系统,同时对在职死亡、调出系统、退休等人员的钉钉已经进行了核销,钉钉考勤的管理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
3.人编不符问题突出
县机构编制委员会2018年共下达教育系统编制数4487个,教育局对于教育系统内部人事调整、任命以及人员流动、离职等,不能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文件规定和要求“由县级编制部门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每学年开学前报同级编制部门、财政部门备案”,存在多年不审编、不核编问题,导致各学校人编不符现象尤其突出。截至2022年12月底,教育系统共有30人存在离职未销编。其中:路井镇2人,城关中学2人,合阳中学26人。
采取的措施:①深化县管校聘改革,做好协调对接,向县委编制部门提交了合阳县中小学幼儿园机构编制情况等调研统计表及《合阳县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编制调研情况报告》,按规做到“总量控制,动态调整,备案及时”的政策要求,理顺教育系统编制。②与县编制部门衔接并提交了销编申请,对离职、调动、退休、死亡等30名人员的编制按照规定已全部进行了核销。
取得的成效:进一步规范并理顺了教育系统编制,为深化教师队伍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干部作风不扎实方面
1.个别教育机构工作作风漂浮
第三小学、特教学校、海峰幼儿园、王村实践基地等教育机构没有按要求召开整治“吃空饷”专题会议,未组织本系统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存在执行不到位、走过场等问题。
采取的措施:①对第三小学、特教学校、海峰幼儿园、王村实践基地负责人进行了约谈,进一步强化法人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②责成以上单位召开了“吃空饷”治理专项工作会议,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相关文件内容,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强化教职工敬畏意识,扎实开展“吃空饷”治理工作。
取得的成效:全面落实了“吃空饷”问题整改的文件精神,各单位法人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扎实了工作作风。
2.王村实践基地纪律作风涣散
2022年12月2日对王村实践基地检查时,在册35名教职工仅有4人在岗,其余人员均不在岗,且不知去向;办公场所长时间不打扫,房门紧锁,环境卫生脏乱差。
采取的措施:①对王村实践基地法人进行了约谈,提高法人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②督查该单位修订完善了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制度对教职人员进行管理,增强了教职工的纪律意识。 ③对单位环境进行了全面的整顿清理,强化包联股室及监察室监督检查力度,确保问题整改到位不反弹。
取得的成效:王村实践基地法人已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问题及单位存在的管理问题,完善了单位管理制度,进一步严明了工作纪律,转变了工作作风。目前,学校各项管理已全部整改到位,各项工作步入良性运行发展轨道。
(四)监督监管失责缺位
1.个别社区教育工作人员存在领取乡镇工作补贴问题
合阳县社区教育工作队伍于2022年9月组建,下沉到乡镇社区教学点的工作人员共23人,主要由各学校退出领导岗位的人员组成。巡察发现,乡镇社区教学点工作人员作为在职在岗人员,对于其日常考勤,教育局则按退居二线干部对待,未录入钉钉系统,监督监管存在盲区。个别工作人员虽不在工作状态,但却领取乡镇工作补贴,涉及16人。
采取的措施:根据社区教育工作内容、工作特点,进一步做好社区教育工作调研,夯实细化工作内容,明确工作职责,压实社区教育工作者责任,完善管理及考核办法,严明工作纪律,严肃工作作风,在办公地点确认后,严格按照钉钉考勤管理办法做好考勤统计,将严格按照考勤考核结果对其乡镇工作补贴等进行依规发放。
取得的成效:社区教育工作者管理及考核办法得到了完善,人员得到了规范管理,乡镇补贴发放有据,促进了社区教育工作的良好发展。
2.个别督学存在领取农村教师生活补助和乡镇工作补贴问题
全县督学共109人,主要由各学校退出领导岗位的人员组成。巡察发现,督学作为在职在岗人员,对于其日常考勤,教育局则按退居二线干部对待,未录入钉钉系统,监督监管存在盲区,督学除每月开展一次督导活动外,大部分时间都不在工作状态,但却领取乡镇工作补贴和农村教师生活补助,其中:享受农村教师生活补助涉及52人,享受乡镇工作补贴涉及49人。
采取的措施:按照《国家教育督导条例》和《陕西省教育督导规定》,修订了《合阳县教育系统督学管理办法》,对督学从聘任、管理和工作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规范,明确了督学工作职责,进一步落实了工作任务,确保督学工作落到实处,督出成效。对督学钉钉打卡地点进行了研判,确保督学工作规范、科学高效,同时按照考核情况发放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和乡镇工作补贴。
取得的成效:督学管理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督学任务及工作职责得到了进一步明确,人员管理得到了进一步规范。
三、下一步打算
1.强化组织领导,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吃空饷”治理对干部作风建设及教育发展方面的政治地位和重要作用。在我系统“吃空饷”长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下,持续建立“吃空饷”治理长效机制,将“吃空饷”治理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工作重点常态抓、持久抓,不断完善工作机制,规范各项管理,保障工作运行高效有序,为教育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2.紧盯关键重点,着力抓好突出问题整改落实。针对我系统存在的社区教育工作者、督学管理等重难点问题,修订完善《合阳县教育系统社区教育工作者管理办法》及《合阳县教育系统督学管理办法》,明确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确定其钉钉打卡方式及地点,加强日常考勤,加大监督管理和考核研判。严格按照考勤及工作考核情况发放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和乡镇工作补贴,做到人员管理全覆盖,持续强化整改成效,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工作者和督学的教育督导作用,
3.强化监督检查,持续巩固“吃空饷”治理成效。强化“吃空饷”常态治理工作机制,坚持局领导包片深入查,三进股室常态查,人事、监察重点查的原则,对各单位自查自纠、问题整改落实、常态管理等情况强化监管督查力度,对敷衍改、纸上改等问题坚决严肃追责问责,突出结果运用,持续巩固“吃空饷”治理成效,确保旧问题不反弹,新问题不产生,形成良好干事创业和教书育人环境。
欢迎广大干部群众对巡察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如有意见建议,请及时向我们反映。联系方式:0913-5515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