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2月3日发布了今年元旦和春节前夕,查处案件“四风”问题的通报。从去年12月29日至今年1月26日,5周内共通报620起案件,点名道姓通报曝光855人。其中,违规发放津贴补贴和福利问题占比例最高,共110起。分析称,很多单位和部门依然存在打“擦边球”、搞变通的思想。
过年过节,按规定发一点福利,是体贴民心的好事,本与腐败和“四风”没有多大关联,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反的也绝不是职工的正常福利。但在一定时期内,公职人员的福利发放问题却饱受诟病,也成为各级纪委查处的重点和被通报曝光的典型。究其原因,是在福利发放问题上,一些地方和单位不讲规矩,或是违规发放福利,或是发放违规的福利。
所谓违规发放福利,就是要么明知不让发还一如既往地发、明目张胆地发;要么是抱着侥幸心理,变换各种名目,玩起了偷梁换柱、瞒天过海的把戏变相发。所谓发放违规福利,就是一些单位发了不该发的东西,它们发的不是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而是高尔夫会员卡、高档消费场所的代金券,甚至是高价的奢侈品。
违规发放福利者,往往对规矩缺乏应有的敬畏,揣着明白装糊涂,拿小聪明当大智慧。发放违规福利者,尤其是一些国有企业和发达地区“油水多”的单位,大多给人“有钱就是任性”的感觉,似乎不知规矩为何物。比如被中央纪委通报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法规司违规发放过节费问题,就是以举办培训班“劳务费”名义,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干部学院提取19万元现金,并向全司人员发放;而北京市东城区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竟然使用财政预算内资金和下属事业单位的资金,给职工发放购物卡,共计人民币53.88万元。
不论是违规发放福利还是发放违规的福利,只要跟违规二字沾边,就越过了规矩的底线,触犯了党纪的高压线,同时也触碰到了社会的敏感神经,必须毫不留情严肃处理、指名道姓通报曝光,并让当事人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是严肃党的规矩一个好抓手,没有讨论的余地,不该有任何疑虑。
违规发放福利、发放违规福利必须坚决打击,但应该发放福利而不发的做法也该纠正。我们讲的是实事求是,“从严”要求与忽左忽右走极端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过年过节工会怎么发福利、慰问品?建议学习一下全国总工会发布的《加强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的通知》中对工会会员福利发放的规定,以及相关细节性的解释。按规定发福利,底气足,也受欢迎!(中国纪检监察报 贾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