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繁体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快报 > 廉政要闻 > 正文

坚持正确思想方法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4-07-16 编辑:hyxjjw 作者: 浏览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推进改革中,要坚持正确的思想方法,坚持辩证法,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着力提高操作能力和执行力,确保中央决策部署及时准确落实到位。”

这一系列重大关系,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记者就此采访了浙江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陈柳裕。

只有把思想方法搞对头,认识问题才能站得高,分析问题才能看得深,改革工作也才能把得准

记者: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何强调在推进改革中,要坚持正确的思想方法,坚持辩证法,处理好一系列重大关系?

陈柳裕: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不仅要求有正确的立场、正确的方向,而且要有正确的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反复强调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特别是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这是对我国改革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思想指引着行动,方法影响着成效。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只有把思想方法搞对头,认识问题才能站得高,分析问题才能看得深,改革工作也才能把得准。坚持正确的思想方法,特别是坚持唯物辩证法,才能提高驾驭改革复杂局面的能力和水平,科学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之间的关系,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成就。

坚持正确的思想方法,坚持辩证法,处理好一系列重大关系,方能牢牢把握改革方向。思想方法直接决定着行动的方向。思想方法失之毫厘,行动方向就会谬以千里。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但改革不是改向,变革不是变色。如果没有正确的思想方法,改革就容易陷入盲目和混乱,导致失去方向。新征程上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只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用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够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更好地把准改革脉搏,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推进。

坚持正确的思想方法,坚持辩证法,处理好一系列重大关系,方能科学谋划改革路径。思想方法影响着人们干事创业的策略选择。正确的思想方法,是改革的得力工具,能帮助我们从宏观上、微观上洞察改革的全局和局部,发现更多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可能性。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运用正确的思想方法来加强整体谋划和细节策划。在谋划改革路径时,既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论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批次、分步骤推进各项改革任务;又要突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使各项改革措施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形成强大合力。唯有依托正确的思想方法,我们才能够从关联耦合的重大关系中把握改革规律,科学制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有条不紊、稳扎稳打推动各项改革取得实效。

记者: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中,必须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如何理解这一组关系的内涵?

陈柳裕: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强调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解决的是改革事业内生动力的问题。

从内在联系上看,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邓小平同志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今后,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一方面,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面临着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思想不解放,我们就很难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所在,很难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很难拿出创造性的改革举措”。只有通过解放思想,敢于突破传统观念的禁锢,才能为实事求是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解放思想并不是脱离实际的天马行空、胡思乱想,也不是闭门造车的主观想象。只有以实事求是为导向,解放思想才能有的放矢,避免陷入盲目和混乱。“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更好实事求是。”不论是解放思想还是实事求是,强调的都是对客观实际的尊重和遵循,都要求我们在推进改革中认识和解决问题时,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敢于破除妨碍改革发展的“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式”。

从实践要求上看,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相辅相成的。在推进改革中,必须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在立足实际中解放思想。改革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以照搬照抄。我们需要立足基本国情、着眼基本矛盾,敢于尝试新的理念、方法和手段。比如,在过去的经济体制改革中,我们摆脱了“姓资姓社”的思想束缚,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今后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也需要进一步打破常规思维模式和传统观念的束缚。另一方面,要在解放思想中解决实际问题。在谋划制定改革举措时,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做到哪里有问题,改革就跟进到哪里。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推进改革,确保改革的政策举措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坚持系统观念,实现整体与重点、全局与局部、顶层与基层全方位协调有效推进

记者:在改革决策及实施的统筹安排层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等。如何理解其内涵?

陈柳裕:全面深化改革是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复杂系统工程。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全局和局部、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等关系,要求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点面结合、统筹兼顾、上下贯通,实现整体与重点、全局与局部、顶层与基层全方位协调有效推进。

坚持点面结合,做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坚持整体推进,意味着改革不能局限于某个领域或环节,而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各层次协同进行。同时,整体推进并不意味着平均用力,而是要找准改革的重点和关键进行突破,比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首要任务就是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既要注重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耦合性,善于厘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避免畸轻畸重、顾此失彼;又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牢牢牵住改革的“牛鼻子”,通过以点带面,推动改革全面深化。

坚持统筹兼顾,做到全局和局部相协同。改革的总体设计和总体谋划必须从全局出发,考虑到改革的长远目标和整体效果,但同时也不能忽视局部的特殊性和差异性。比如,在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过程中,既要从国家层面制定指导意见,又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和文化特色,因地制宜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在正确处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时,既要有全局观念,树立“一盘棋”思想,增强改革的大局意识,也要通过优化全局完善局部,鼓励各地区各部门在遵循中央统一部署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创新,为改革全局贡献智慧、力量。

坚持上下贯通,做到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统一。全面深化改革既需要通盘谋划、强化顶层设计,也需要试点探路、摸着石头过河。比如,2021年在浙江开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通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明确了示范区顶层设计,同时积极发挥浙江的改革试验、先行示范作用。在正确处理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时,必须充分发挥顶层设计的引领作用,为改革提供方向指引和制度保障,避免改革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同时,也要鼓励基层大胆创新,积极稳妥进行改革试点,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使改革在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中不断推进。

记者: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对推进改革的勇气、定力、智慧提出了要求。我们应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一组关系?

陈柳裕: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解决的是行动步骤和节奏把握问题。胆子大是改革的推动力,步子稳是改革的稳定器,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

一是在担当中审慎,在审慎中担当。改革推进到今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担当不是盲目的冲动,而是基于对改革规律深刻认识的自觉承担;审慎也不是保守的回避,而是在做好万全准备下的积极考量。面对改革难题,要勇于挑起重担,以改革到底的坚强决心动真碰硬;同时也要发扬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清醒认识和把握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准确把握规律,科学评估风险,积极稳妥施策,确保改革既能解决问题,又不会产生新的矛盾。

二是在战略上勇于进取,战术上稳扎稳打。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在战略上“看得远”,把握改革的总体方向和长远目标,制定出符合实际、具有前瞻性的改革方案,也需要在战术上“抓得实”,注重落实执行,细化改革措施,确保每一项改革都能够落地生根,产生实效。改革形势越复杂、任务越艰巨,越需要在战略决策和战术选择上下功夫,特别是对于一些重大改革,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在提出总体思路和方案后,具体实施中要稳扎稳打,逐步达到目标。

三是在机遇中预判风险,在风险中抢抓机遇。改革是全方位的社会革命,既带来了发展机遇,也可能伴随风险挑战。当下中国,改革面临十分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各种思想观念相互激荡,各种利益诉求相互碰撞,各种力量相互博弈,可谓危中有机、机中有危。既要善于“踱方步”、勤于冷思考,以深邃的远见,及时预判并有效化解潜在的风险,确保改革事业顺利进行;也要主动作为、抢抓先机,善于捕捉每一个可能的发展机遇,充分释放改革发展的动力活力。

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

记者: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是把全面深化改革伟大事业不断向前推进的前提。应如何准确把握三者关系,找准三者关系的结合点?

陈柳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发展是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与辩证关系,即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相辅相成、互为支撑。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

改革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改革的初心和方向。在改革目标上,要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起点;在改革重点上,要聚焦民生关切,从教育、医疗、养老、住房、就业等群众最关心的领域入手,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改革动力上,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汇聚起万众一心的强大合力。

发展必须回应人民群众对共同富裕的期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追求经济总量的增长,更要注重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和社会福利的普遍提升。为了实现这样的发展,在物质财富的生产上就要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展新质生产力。在财富分配上就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为低收入群体和弱势群体提供更为全面的保障,确保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稳定必须呼应人民群众对安全和谐的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为了营造和谐稳定的环境,我们要积极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要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让长治久安、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更加可见可感;要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要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在您看来,党员干部应如何提高辩证思维能力,真正在改革实践中把握处理好一系列重大关系?

陈柳裕:面对复杂艰巨的改革任务,党员干部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在改革实践中把握处理好一系列重大关系,对确保党中央改革决策部署及时准确落实到位至关重要。辩证思维能力不是天生就有,也不是自然形成的,必须认真学习并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在实践中反复加以运用,才能不断增强。

要学会在对立统一中平衡改革中各项关系。任何事物都表现为矛盾的对立和统一,在改革实践中,这种对立统一关系尤为显著,如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每一组关系的背后,都蕴含着正视矛盾的“两点论”和解决矛盾的“重点论”。在处理改革中的各种复杂关系时,要善于运用“两点论”,立足全局,统筹兼顾,全面发现并正视改革发展中的矛盾问题,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要善用“重点论”,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和转化,从而在矛盾转化中实现统一,在统一的基础上找到平衡。

要学会运用质量互变的智慧把握改革进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进程中,每一步前行都凝聚着量的积累并孕育着质的飞跃,每一次突破都见证着量变到质变的奇迹。应充分认识到,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耐心和毅力,需要在每一个岗位、每一项工作上精益求精,以量的点滴积累为质的飞跃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要看到,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便会引发质的飞跃,这是改革进程中的关键节点,党员干部在改革实践中,要敏锐捕捉量变向质变转换的契机,勇于创新,敢于突破,以实际行动推动改革迈上新台阶。

要学会用否定之否定规律对待改革难题。中国改革进程始终贯穿着一条勇于克服困难、敢于破旧立新的主线,在否定之否定的循环往复中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向更高水平跃迁。行百里者半九十,面对改革中这样那样的难题和阵痛,我们要站在历史的高度,树立发展的眼光,处理好改革的“正—反—合”关系,增强“否定”旧的不合理因素的胆魄,提升实现更高层次的“肯定”的能力,以历史勇气和战略定力将改革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