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繁体
当前位置: 首页 > 清廉合阳 > 廉政诗文 > 正文

犯错人数不够,基层干部来凑?“泛化问责”要不得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1-22 编辑:合阳纪委 作者: 浏览次数:

又到年终岁末,各项工作考核即将到来,许多人该发愁了。不过,一般人愁的可能是一年到头没干出什么出彩的活儿,但有些人则在愁,没有发现足够多的问题。

上级下达的问责数量没达标,咋整?

有媒体近日曝光,某镇有9个村,基本上每个村都被上级以及本级纪委问责过,村干部免职的免职,辞职的辞职。

“某村民小组长按村支书要求办事,在村支书因此事受处分后,乡镇纪检原本计划对小组长诫勉谈话,后来考虑到处分指标没完成,最终给了警告处分。”

这属于“小错”升级成“大错”,还有人是稀里糊涂“背锅”。

据报道,南方某城市,一个审批事项从科员到科长,再到分管副局长和局长都有呈批签字,雇员只是把事项录入系统。不巧,审批出了问题,追责时为了凑数,只好把雇员推出来。

背处分的觉得委屈,发处分的却也颇为苦恼。

一个街道办纪委书记透露,他一年被要求办5个案子,但街道层面几乎查不出“大问题”,只好到处翻腾“小线索”。“哪个社区普通党员被查到赌博,我们就追加一个小处分,既完成了任务,也不得罪人。”

早些时候,媒体也曾陆续曝出,山西部分教师放假后AA制聚餐被批评,湖南某教育局办公室有零食被通报,河南某医护人员丢弃半个馒头被定性为“四风”表现……如此种种,不一而足。一些地方和部门为凑数挖空心思“泛化问责”,让一些基层干部和无辜群众“躺枪”。

犯错人数不够,基层干部来凑?“泛化问责”要不得

问责,本是要将工作中的失误和不良作风及时揪出来,让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下去。这不是褒奖式的“锦上添花”,而是惩戒式的“当头棒喝”,尤其需要秉持公正客观的态度。有什么问题就查什么问题,问题多大、处罚就多重,一切严格按规矩来,方能起到警示作用。

倘若为了凑数拉人垫背,这与目无法纪、阳奉阴违有什么区别?倘若为了问责而问责,又与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有什么两样?

更重要的是,不幸“背锅”的,往往是一些“软柿子”。

因为问责相对弱势的部门和个体,遇到的阻力不会太大,“找后账”的不会那么多,所以常常出现这种现象:只问责基层干部不问责上级部门,只问责编外人员不问责正式职工,甚至还会有个别部门为地方政府背锅,下级为上级背锅的奇葩现象。

基层干部是政策措施的最后执行者。硬让基层干部来凑问责指标,不仅伤害了许许多多能干事、想干事、愿干事的人,还会直接影响各项政策的落地。就拿前文所述的“中部某镇”,因为村干部成片问责,最后造成村里的基本工作都难以运转。

不放过任何一个腐化分子,但也别冤枉一个好干部。

问责是手段不是目的,不能简单以问责数量衡量整治效果。坚持“一把尺子”量是非,是问责制度的原则,也是其权威和公信力的根本。